【文:Jim Wu/圖:Ebony】
朋友問了一個問題:「努力工作和混水摸魚的人,誰上班壓力比較大?」有人先提出來努力工作人的壓力比較大,因為責任感比較重,而混水摸魚的人則相對輕鬆.這個說法聽起來合理,多數人一開始也都認同,但最後被翻盤了.
問題的關鍵在於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
努力工作的人選擇面對壓力(儘管迫於無奈),隨時都在想著怎麼解決問題,而混水摸魚的人(絕對出於自願)則隨時都在想著怎麼逃避壓力.對於努力工作的人來說,壓力像是一種正面「挑戰」(當然也會因為過多壓力產生負面影響),而混水摸魚的人壓力像是一種負面「威脅」(再多的壓力都是逃避).
當你認為壓力是個「威脅」的時候,就會引發內心想要逃跑的反應,以工作混水摸魚的人為例,不但對於問題沒有幫助,還要時時提心吊膽,深怕被發現自己在摸魚.如此一來,所承受的壓力就會比努力工作的人還要大.
相對地,當你選擇用「挑戰」的方式來面對壓力的時候,腦袋自然會開始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,而非一味感覺壓力沈重.讓壓力成為一種推力,在工作中刺激創造性的想法,問題解決後隨之而來的成就感,能夠讓自己頓時壓力全消,期待下一個工作任務,這就是所謂適度壓力的好處.
把壓力轉變成推力,讓自己繼續向前
不論在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中,多數時候我們無法決定所遇到的難題,但壓力是「挑戰」還是「威脅」,其實完全在於自己怎麼看待.其實,人們很早就知道看待壓力的方式,可以讓結果變得不同,像是樂觀的態度、幽默感,甚至是現在很流行的吸引力法則等,都可以幫助我們把壓力轉變成推力,讓自己繼續向前,而非往後退卻.
究竟是比較努力工作和混水摸魚的人,哪一個上班壓力比較大?在說了這麼一串大道理之後,大家都同意了混水摸魚的人壓力比較大,你也這麼覺得嗎?
↧
畫專欄/《樂活上班族》—面對壓力要「挑戰」還是「威脅」?請選擇!
↧